家暴之下的PTSD患者,该何去何从?

14 0 2025-04-20

“从我们同居开始,他就开始控制我,虐待我。他曾拖着我沿着街道游行,他的朋友们则在一旁看着,嘲讽我、讥笑我…”

“他总是翻看我的东西,还经常盘问我去了哪里,做了什么。他总觉得我做的事情不对,还总是拿我和他的前妻作比较…”

“他在外表现得像个好人,但一回到家,他就会对我施暴,然后又会向我忏悔,承诺改过自新,这种事情已经循环了很多次…”


在PTSD概念没有推广开来之前,很多人会认为,只有军人、警官,以及那些遭遇重大意外事故的人,才会患上PTSD。


然而,随着“家庭暴力”事件不断被曝光,越来越多人发现,暴力、霸凌行为,也是导致PTSD(创伤后应激障碍)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
不幸的是,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远超我们想象。


据统计,在英国,每年约有120万女性和70万男性遭受家庭暴力。

在中国,家庭暴力的发生率高达29.7%至35.7%。

在2023年的法国,其一年发生的家庭暴力案件就已超27万起。


1450.jpg


遭受家庭暴力的人,往往会出现无力感、羞耻感和自卑感,他们可能会在事后质问自己,为什么没有尝试反击或者逃跑。


研究指出,遭遇创伤性事件时,人往往无法控制大脑的防御机制,这会导致大脑难以进行“有逻辑”的推理和判断。


所谓的“大脑一片空白”,也是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之一。


此外,即使受害者逃离出家暴者的掌控,他们也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,而且,如果暴力带来的创伤没有得到妥善处理,它还会长久徘徊在受害者的脑海中,并一步步导致受害者出现心理问题。比如PTSD、C-PTSD。


“即使一切都已经过去,我还是会担心他找到我。”

“哪怕是一些很常见的动静,都会导致我心率飙升,身体也随之开始颤抖……”


统计数据显示,在已经脱离家暴环境的受害者中,有近三分之二的人会患上PTSD。


“人类天生就有着保护自己免遭危险的本能,”美国心理学家肖沃说,“在遭遇创伤事件后,大脑会记住这种威胁,这导致受害者在经历类似情况时,会不由自主的出现‘战逃反应’。这就是PTSD。”


“除战逃反应以外,受害者还可能出现其他PTSD症状,比如因‘闪回’导致创伤记忆不断重现、难以集中注意力(头脑混乱)、惊恐发作(会突然感到恐惧,并伴随心悸、出汗等症状)等。”


“少部分遭遇‘认知否定’(又称煤气灯效应)的受害者,其PTSD症状会更加严重,他们会对现实认知产生偏差,会无法相信自己可以信任的人,会怀疑自己所认识的一切…”


幸运的是,PTSD并非都会伴随终身,只要经过适当的帮助和支持,不少受害者最终能够走出阴霾。


该怎么做?


1、找到一个远离施暴者的,“真正安全”的地方。

2、寻求“真正值得信任”的人的情感支持,对患有PTSD的人来说,能畅快表达出内心的想法,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恐惧。

3、寻找适合的治疗方法。

4、告诉自己,“我并非一文不值,我很坚强,我很聪明,我很能干,我不应该遭受如此对待!”


众多案例告诉我们,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并非不能重获幸福,只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过程都有所不同。


毕竟,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,它就像在苦难之下的花朵,需要灌注时间与耐心,才能绽放美丽的容颜。

医院概况 科室一览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