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暴躁易怒,当心青春期情绪障碍

123 0 2024-12-10

“我家孩子现在脾气怪得很,多说一句,他就会很暴躁,动不动就冲进房间把门一摔!”


“我家孩子动不动就说不想去上学了,我们都愁死了。”


这是两名初中生家长的对话。不少家长表示,孩子进入初中、高中后,自己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样,在孩子面前想说啥就说啥了。


12~18岁的青少年,情绪变化和行为波动是正常现象。但如果这种情绪的变化过于反常,持续时间较长,家长们就要注意了,孩子很可能正在遭遇青春期情绪障碍,如果不及时识别和调整,很容易发展为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适应障碍、强迫症等。


青春期情绪障碍是指在青春期出现的,影响情感、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各种障碍。这些障碍通常会影响青少年的日常生活、学习和人际关系。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,情绪障碍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。因此,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。


1275.jpg


青春期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


抑郁:持续悲伤或空虚感;失去兴趣或快乐;精力不足,容易疲倦;出现睡眠问题,如失眠或嗜睡;自我贬低,感到无助、无用;思维缓慢或决策困难等,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或自我伤害的行为。


焦虑:持续过度担忧,难以控制;出现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出汗等症状;对特定社交情况或公共场合感到强烈恐惧(社交恐惧症);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心不在焉;逃避某些情境或活动。


双相情感障碍:处于狂躁期时,情绪极度高涨,过度活跃,充满自信;处于抑郁期时,情绪极度低落,感到绝望,缺乏动力。总体表现为精力过度或极度衰竭的周期性变化。


适应障碍:情绪上显著不适应,通常与特定的生活事件有关联,表现为焦虑、抑郁或行为问题;难以应对所经历的压力源,比如害怕考试、害怕上学、害怕去人多的地方等。


强迫症状:持续的强迫思维(如害怕污染、害怕不整齐等);反复进行某种强迫行为(如洗手、检查门窗等)。这些思维和行为已经干扰正常的生活,导致情感困扰。


情绪障碍的这些显性症状,早期大多是情绪问题,如果能早期识别、早期干预和调节,孩子就能尽早解决这些情绪问题,避免以后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。


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障碍


1.认识和接受情感

正视情绪:家长要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感受,无论是悲伤、焦虑还是愤怒,都是正常的。

情感表达:教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,可以通过写日记、进行艺术创作或与信任的人交谈来表达。


2.学习应对技巧

情绪调节技巧:教孩子深呼吸、冥想、正念等放松技巧,以帮助他们在情绪“上头”时平静下来。

积极自我对话:鼓励孩子用积极的方式与自己对话,建立自信,避免负面自我评价。


3.寻求专业帮助

心理辅导:鼓励孩子寻求心理医生或辅导员的支持,专业人员可以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治疗。

参加支持小组: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支持小组,分享经验并获得同龄人的支持。


4.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

规律作息: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,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。

均衡饮食与运动:鼓励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,进行适度的室外运动,以增强体质和情绪稳定性。


来源: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


医院概况 科室一览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