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虑症:儿童最容易患上的心理障碍之一
儿童其实比成年人焦虑得多。
可能很多人会想,这怎么可能?我们不都说,童年是“无忧无虑”的吗?其实,童年不仅不是“无忧无虑”,反而“充满焦虑”。
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,是感觉到危机,却又没有办法应对危机。
儿童的焦虑,主要来自于他们对这个世界了解非常少,也常常不知道应该怎么办。
有心理学家认为,刚出生的小婴儿,会出现人类最严重的一种焦虑——湮灭焦虑。他会感觉自己这个生命随时随地可能消失(湮灭),需要妈妈给予充分地照顾和喂养,才能缓解这种感觉。
随着孩子长大,分离焦虑又会变成主要的焦虑。
再大一点,对某些特定物品、动物、场景的焦虑又可能成为他们的主要焦虑,比如怕蜘蛛,怕鸟,怕黑,怕水等等。
当孩子开始上学后,可能又会对社交、考试、学习感到焦虑。
也许听说孩子有这么多焦虑的事情,作为父母你也焦虑了。
其实大部分时候不用担心,因为每一个新的人生阶段,都必定会伴随一段焦虑的过程,人类的心灵历史,就是不断克服自己内在焦虑的历史。
大部分孩子都能在一段时间后,找到应对这些焦虑的办法。
不过,如果焦虑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,并且长期无法缓解,确实需要特别关注。
儿童如果出现这4种焦虑障碍,非常值得关注。
分离焦虑障碍
大概在两到三岁的时候,大部分儿童都会在与妈妈(或者别的主要照顾者)分离时感到十分焦虑,比如要去幼儿园的时候。
这种焦虑是一种离开父母时的正常反应,如果幼儿园能提供比较良好的照顾环境,不少孩子都能在半年内逐渐适应,父母不用特别担心。
但是,有些孩子的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很长,可能整个儿童期到青春期都不能离开父母。
有些孩子晚上睡觉必须要有父亲或者母亲(通常是母亲)陪伴,如果没有陪伴他们就不敢睡觉,或者会做很多噩梦。
有些孩子不敢上学,必须要由父母陪伴才能在学校里学习。比较年幼的孩子会一直哭泣,直到父母又回到他们身边,年长一点的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待在父母身边,如果父母离开他们甚至会胃疼、头疼。
他们极度害怕父母遭到意外事故,总会要求与父母待在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。
通常患有严重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,有遗传的影响——家族中存在焦虑和抑郁家族病史;
有些遭遇过严重创伤事件,觉得只要离开父母就会遭遇意外;
还有些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,父母过度保护孩子,或者在孩子离开他们一定距离会感到焦虑不安,孩子也容易发展出分离焦虑障碍。
对于患有焦虑障碍的孩子,通常采用行为治疗,大部分治疗会要求父母一起参与。目前关于分离焦虑的行为治疗效果都比较好,如果父母能很好地配合,通常在短期内就能有比较好的效果。
恐怖症
恐怖症有好几种类型,这里分为3种类型介绍给大家。
第一种是“广场恐怖症”。
这类恐怖症患者非常害怕拥挤、嘈杂、封闭的环境,如果在商场、集市、公交车上他们就会极度焦虑。随着病情加重,有些人只要离开自己的家就非常焦虑,最后会足不出户。
广场恐怖症很可能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前就已经开始发作,但患者和家人未必能够意识到,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就是有点宅,在家看看书不到处跑也好,所以初期并不容易鉴定出来。
第二种是“特殊恐怖症”。
患者可能对某种特定的东西、事物或者情景感到害怕,比如害怕某种动物,害怕高楼,害怕乘坐某种交通工具等等。
恐怖症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,治疗师会让患者循序渐进地暴露在让他感到恐怖的场景中,或者让他慢慢接触自己害怕的东西——一开始只是让他去想象这种场景,然后给他看照片,之后接触模型,最后接触实物。
系统脱敏法对恐怖症的治疗效果不错,大概80-90%的患者都能治愈。
第三种是社交恐怖症。
患上社交恐怖症的人,只要置身于社交场合,就会感觉自己发抖、出汗、晕眩;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总觉得别人会注意到自己笨嘴笨舌,愚蠢,外貌有问题,性格软弱,长得不好看,古怪;不敢公开讲话,不能与人交谈,甚至没办法在家以外的地方上厕所、吃饭、写字等等。
社交恐怖症发作高峰期在学龄前和青春期。
通常,学龄前的儿童就会开始意识到别人会评价他/她的言行、外表、家庭等等,他们会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。
这种“在意”是一种正常的反应,但有些小朋友似乎比同龄人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。这种“在意”如果到了失控的程度,就会变成让他们非常焦虑的事情,最终发展为社交恐怖症。
患上社交恐怖症的孩子有什么表现呢?
每一个孩子可能都有不同表现,如果他们有以下这些感受,可以作为参考:
经过某个地方的时候,发现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在一边说悄悄话一边笑,不知道为什么就很担心朋友们是在笑自己,然后很紧张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丑;
很想参加某个小组,但是不敢去申请,因为担心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;
想要问老师问题,但是不敢问,因为担心被老师认为很蠢,或者担心被同学嘲笑;
不敢在别人面前发出声音,不敢和同学一起朗读课文,担心自己说错什么被人听见;
不敢公开发言,不敢和别人交谈,不敢在家以外的地方上厕所,不敢在公众场合吃东西......
社交恐怖症是如何发生的?
社交恐怖症通常有一个演化阶段。
有些孩子可能在社交中遭遇过重大挫折;
也可能是抚养者非常在意他们的社交行为,或者总是关注他们与人交往时不当的行为,比如“不礼貌”,“不主动”,“又讲错话”等等,导致孩子也总是关注自己的“错误”行为,总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别人评判,越来越担心与人交往;
还有一些孩子性格偏内向,属于人际慢热型孩子,通常到一个陌生环境或者遇到陌生人需要一段时间适应,才能融入进去。但是抚养者非常担忧孩子“不合群”,逼迫孩子尽快交友,或者主动接近团队核心人物,导致孩子非常焦虑,认为是自己有问题。
焦虑的情绪往往会损害孩子学习社交技能,他们与人交往时更加不自信,更胆小、退缩,渐渐成为团体边缘人物,而父母的批评又会进一步损害他们的自尊心,导致羞愧,以至于社交变成一个难以承受的压力事件,这种压力累积若干年后,逐渐发展为“社交恐怖症”。
社交恐怖症也有生物学上的成因,有些孩子父母对于社交就存在焦虑,双生子研究也发现了社交恐怖症与基因的关系。
如果家庭成员都在社交上存在高水平焦虑,通常建议父母和孩子能够同时进行一些治疗或者社交训练。
如何治疗?
对于只有轻度社交焦虑的孩子,父母需要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巧:比如见到小朋友时可以说什么,和小朋友相处时可以玩什么玩具,也可以教给孩子处理冲突的方法,有一些方法可以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练习。
孩子会观察父母如何与别人交往、相处、处理冲突,也会接纳父母对其他人的评价。
社交学习有时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,如果发现孩子有社交焦虑,父母需要关注自己是否也有类似问题,或者自己与人交往时是否难以处理冲突,以至于孩子没有榜样可以参考。
有不少养育类书籍、社交技巧类绘本可以作为帮助父母教孩子社交的材料。
不过,如果孩子的社交焦虑已经比较严重,甚至到达“社交恐怖症”的程度,不是一般父母可以处理得了的问题,建议能专门与擅长治疗儿童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师合作,制定一个改善计划,同时也评估孩子是否还有别的问题,比如抑郁症等。
来源:澎湃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