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表明:我国抑郁症、焦虑症的患病人数30余年间增幅为3至5成
1月22日,国际权威期刊《英国精神病学杂志》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,在1990年至2021年的30多年间,中国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人数持续上升,增幅分别达到54%和31.2%。据悉,该研究依托全球知名的“全球疾病负担-2021”数据库,深入分析了中国人群抑郁症与焦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。
数据显示,自1990年至2021年,我国抑郁症病例数从3440万上升至5310万,增幅达54%;焦虑症病例数则从4050万增至5310万,增长了31.2%。研究发现,不同人群的抑郁、焦虑流行状况差异巨大。2021年,我国总体抑郁症患病率为2.9%,焦虑症患病率为3.5%。其中,女性的抑郁症患病率为3.5%,焦虑症患病率为4.4%;男性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.2%和2.6%,女性患病率分别是男性的1.6倍和1.7倍。
数据还显示,55岁以上老年人是抑郁症高发病群体,抑郁患病率达6.5%,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.7倍,随着年龄增长,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。焦虑症则是青少年发病率较高,在10-19岁青少年群体中,其焦虑患病率高达4.5%,为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,几乎是5-9岁儿童群体的2.6倍。
研究指出,女性更容易受到抑郁和焦虑困扰,可能与体内雌激素影响、工作和家庭的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。而老年群体抑郁率高的原因,可能是因为慢性疾病,甚至多病共存,再加上缺乏社交陪伴、空巢等原因,这些原因都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增加。青少年可能是因学业压力、校园欺凌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,才成为焦虑症的高发群体。
总的来说,关注和维护心理健康尤为重要,尤其是对女性、老年人和青少年等高风险群体,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。科学研究揭示了我国人群心理健康方面的短板,这对于制定更精准、更高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具有重要意义。
来源:中国科技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