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融合教育?融合教育的好处与缺点
融合教育(英文:Inclusive education)又称融合式教育、统合教育,意指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同一班级中一起学习的教育方式,强调提供给每个孩子正常、非隔离式的学习环境。
根据“美国国家教育改革及融合教育中心”的说法,“融合教育”被定义为“对所有学生,包括障碍程度严重者,提供公平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,在住家附近学校、合乎其生理年龄的班级,使用所需的协助与相关服务,为让学生日后成为社会有用且充份参与的一份子做准备。”
简单来说,融合教育的理念,是身心障碍学生有平等的参与机会,并强调他们是社会中的一份子,不应该被隔离。
因此,融合教育有6项原则:
安置社区化:特殊儿童应可以于居住的社区学校就读;
零拒绝:学校不得拒收特殊儿童入学;
遵循自然比例:依照自然比例安排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级中就学;
依年龄适当安置:在与自己年龄相近的班级中接受教育;
多元学习方式:普通教育、特教老师须充分合作,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;
统整的教育环境:了解学生身心发展、能力,以此进行教学、环境布置与配合。
融合教育的优点、好处
整体来说,采行融合教育,有以下优点与益处:
让特殊儿童与同侪有更多机会建立关系。当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都在同班上课,更能建立友好同侪关系。
让特殊儿童练习调节社会生活。特殊儿童将有机会接触正常儿童如何社交、活动,易于日后升学或生活上的衔接。
提供特殊儿童适当的行为楷模。特殊儿童可以接触更多互动与刺激,促使特殊儿童有更多进步
让普通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同。正常儿童能够在与同侪互动中,理解每个人的异同,学习理解与尊重他人。
让特殊儿童获得合适教育。当校方了解孩子的能力与需求,校方才能提供资源班协助等合适课程。
降低整体成本、所有学生都受益。在特殊教育带入普通班里过程中,普通班老师与特殊教师合作,教育资源的整合能使所有的学生均受益。
融合教育的缺点、争议
普通老师工作负担大、知能受限,老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需求。
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混淆、同侪互动的机会降低。
特殊儿遭遇霸凌机率高于普通生。曾有调查发现,特生遭受霸凌比例是普通生同侪的六倍。
融合教育的现况与困难
研究指出,融合教育可能面对以下困难:
支持系统无法发挥功能:学校行政缺乏支持方案、校内设备或制度限制,都可能导致支持系统无法发挥功能,影响学生学习质量。
课程与教学上,个别化教育计划难以落实:因为资源不足,可能导致无法做到个别化教育、普通生或特生权益被忽略。
教师资源不足、合作方式需磨合:普通班教师因专业知能有限,加上教学进度压力,难以兼顾所有学生;普通班老师与特教老师的合作与沟通,也需要磨合。
家长对“融合教育”过度担心:若特生家长、正常儿童家长对于融合教育方法不信任,影响家校合作,将导致融合教育执行困难。
此外,霸凌议题也是融合教育现场需要面对的困难。据统计,身心特质明显高或低于正常儿童的特生,可能有学业表现不佳、行为容易影响他人、社交技巧弱、表达理解能力弱等特质,因此易成为被霸凌的目标。
面对融合教育的困难,教师能够怎么做?
亲师合作是重要一环。即使都是自闭症孩子、特质差距也可能很大,若能与学生家长讨论,老师更能快速掌握与学生相处的诀窍,也较不会误解学生行为模式。
来源:翻转教育